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民族服装店名字怎么起,以及如何给服装店起名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暂停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月25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将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各方人士将聚集于此,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借鉴文脉悠长的中华智慧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
6月8日拍摄曲阜孔庙和孔府局部。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古城曲阜,历史所涵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的磅礴强劲的中华智慧力量,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精神财富。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牢记总书记嘱托,曲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基点,努力建设以文化人的和谐之城、近悦远来的友善之城、以文兴业的发展之城。
文脉悠远 于今为盛
孔庙,宫墙之下,鼓乐悠悠,佾舞翩翩。每天8时,这里的“晨钟开城仪式”庄重举行,古老厚重的城门徐徐打开,曲阜礼迎八方宾客。
“太震撼了!不愧为‘礼乐之都’,城门缓缓打开的时候,我好像穿越回千年之前。”北京游客杨明晶兴奋地说。
曲阜有3000多年建城史,城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学者应劭称:“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今日曲阜,城墙古朴,刚直挺拔的桧柏掩映巍峨的庙堂,一大批文化遗产承载着先贤哲思,传递着悠久深厚的文化意蕴。
孔子名丘,字仲尼,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生于鲁国陬邑即今日曲阜。他曾担任过鲁国大司寇职位,后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倡导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等理念,对后世有深切影响。
今日曲阜,孔庙、孔府、孔林这三处著名古建筑群人流如潮,人们来此缅怀先师、纪念先贤,汲取文化力量。“这些古建筑群历史功能一脉相承,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一年四季来客络绎不绝。”曲阜市文物局局长孔德民说。
多年来,每到9月28日,孔庙都会隆重举行“祭孔大典”。来自世界各地的儒学专家和游客佩戴黄色绶带,肃立于大成殿前,观赏公祭乐舞、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直观感受“礼仪之邦”的传统典仪制度,切身感触华夏先哲绵延不绝的文化脉动。
孔子以学立身,成为“万世师表”。尼山圣境,沂河之滨,孔子研究院等儒学研究专门机构相继成立,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2022年9月,齐鲁书社出版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共1816册、4789卷,集中体现了儒学形成和发展的主脉络;今年4月,《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510种、282册全部整理完成,收录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儒学文献。《儒典》和《儒藏》的相当一部分文献,源头就在曲阜。
6月8日拍摄的曲阜尼山圣境。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如今,孔子研究院、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拓展了儒学研究和传承平台。新建的孔子博物馆总面积5.5万平方米,70万件馆藏文物主要源自孔府积累的旧藏,包括青铜器商周十供、战国时期黄玉马、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善本古书和祭孔礼乐器等。
6月18日14时,尼山圣境大学堂内,大型礼乐节目《金声玉振》精彩开幕,演绎孔子传奇一生。“风、雅、颂”的礼乐画卷尽显古风古韵,令人陶醉。
曲阜正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时代价值。
见贤思齐 学以致用
走进“孔子六艺城”,在“礼厅”学习传统礼仪,在“乐厅”观赏古代乐舞,在“射厅”感受传统射技,在“御厅”模拟随孔子周游列国,在“书厅”临摹碑帖,在“数厅”体验数字迷宫……“亲身体验之后,我觉得这些传统文化真可爱。”来自山东菏泽的小学生李梦想说。截至目前,已有1400多名各地的小学生和李梦想一样,参加了“儒家‘六艺’体验”研学活动。
6月9日,济南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在曲阜参加研学活动。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孔府内宅,一堂廉政教育课正在进行。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教授种淑娴指着照壁上的《戒贪图》,给50多位学员认真讲述孔子的德政思想:“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官者抛弃贪利之心,方能做表率、得民心、治家国……”该学院在曲阜打造了15处现场教学点,培训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等学员超过10万人次。
曲阜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竭动力。
曲阜在全市所有村、社区建立“和为贵”调解室,努力实现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石门山镇北焦沟村村民翟彦菊一个月前因为耕地问题与人发生纠纷,村支书把双方请到调解室,给双方讲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翟彦菊说,自己换位思考一下,心气就平顺多了,坐下来喝杯茶拉拉话,双方很快握手言和。
位于曲阜市尼山脚下的鲁源新村。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曲阜持续推动儒家孝亲敬老思想转化为社会行动。记者在曲阜市小雪街道阮家村“幸福食堂”看到,志愿者把精心烹制的清蒸鲈鱼、豆角炒肉、清炒虾仁等菜肴摆上餐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用餐。每逢重阳节等节假日,“幸福食堂”还会举行戏曲表演、诗歌咏诵、义剪义诊等志愿活动。80多岁的老人孔令全说:“每天热乎饭,还有志愿者陪着拉呱,暖了我们老人的心。”
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成了曲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目前当地已有文化产业类企业近千家,释放出“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万物并育 和而不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自2010年起,每年9月举行以孔子出生地命名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都是曲阜的一件大事。海内外大批专家学者慕名而来,参加这场向全球开放的国际人文综合论坛,交流研究成果、发表真知灼见。
如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成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纽带。“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观念从这里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接受。
5月8日,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齐明盛服——明代衍圣公服饰展”。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近者悦,远者来。”曲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跨越山海,相聚于孔子故里。
设立于曲阜的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里,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学生陆续到来,体验中国文化魅力,体味儒家学说真谛。目前这个基地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人次师生到访。
在曲阜师范大学任教多年的俄罗斯教师娜杰日达·拉祖姆科娃对这里感情很深:“人文氛围非常好,曲阜是一座令人着迷的中国城市。”
曾参加过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韩国嘉宾白君基非常认同中国先哲“和而不同”的思想。他说:“如同五颜六色的花朵构成美丽的风景一般,只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共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古老的尼山圣地即将迎来走在时代前沿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说,“选择孔子的诞生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举办数字文明对话,就是要探索人工智能将以何种形式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推动各方在数字时代更好地挖掘历史文化时代价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开辟新道路,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事业发展进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百代光阴沉积,赋予先贤哲思更加深邃的内涵。新时代,曲阜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征程中焕发更加亮眼的光彩。
文字记者:王念、杨守勇、孙晓辉、陈国峰、张昕怡
视频记者:李小波
编辑:王曙晖、杰文津、刘祯
云南有个“音乐村”,当地人靠唱歌跳舞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这个村叫老达保村,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口传史诗“牡帕密帕”的传承地,被誉为“音乐村”。
多年来,“音乐村”的歌声为何经久不息?记者调研发现,多年来当地打造“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党员带头传承挖掘民族文化、培育农文旅产业,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齐心协力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大山里崛起“音乐村”
“拉祜拉祜拉祜哟,快乐的拉祜人……”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老达保村的歌声响彻云霄。
老达保村全村常住人口有116户480多人,其中拉祜族占99%。走进村里,干栏式拉祜族民居整齐排列,民族文化传承馆、乡村舞台以及芦笙坊、艺织坊独具特色,硬化道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屋内现代家具家电已经不是稀罕物。
“拿起锄头干活,放下锄头唱歌”是村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全村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人,自创的拉祜民歌有300多首,吉他都有200多把。”老达保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彭娜儿说。
而在2013年以前,老达保村还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寨,村里水、电、路不通,贫困发生率曾高达79%。2013年6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拉祜族村民李娜倮牵头成立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村民们入股参与分红。
近年来,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发展模式,老达保擦亮“快乐拉祜”品牌,先后创作推出《老达保拉祜风情》实景剧以及《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300余支原生态歌曲和舞蹈,还走进了国家大剧院,登上了春晚舞台。
据统计,从演艺公司成立至2022年年底,光就地演出就有960余场次,接待游客15.3万余人次,实现演出收入475万元,群众分红395万元,演艺人员年人均分红达1.98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99万元。
“我们越来越有信心,一定要把公司经营好。”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公司董事长张扎啊说。
2018年,老达保民族文化助脱贫入选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2020年8月,老达保村被列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10月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成为云南省40多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95元。
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
记者在老达保村最大的感受是,从组织演出、利益分配、村庄建设等各个环节,群众参与的热情都很高。近年来,不少“00后”也回来建设家乡。
“音乐村”歌声经久不息的秘诀中,利益分配机制很关键。老达保村不仅歌唱得好,还念好了“蛋糕经”。
在老达保村,如何分配收益是激发群众积极性的关键。“78、99……”记者在一场演出后看到,参演群众纷纷到彭娜儿那里登记一个数字。
“演出机会是均等的,拉祜族群众中重名的人多,我们登记了每家的门牌号,分收入时按照每家出的人头来给。”彭娜儿说,演艺公司带动全村每户至少1人参加演艺,演出收入占村民收入五分之二左右。
59岁的村民李石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拉祜族芦笙舞传承人。跳芦笙舞、唱《打猎歌》、弹吉他,他样样在行。李石开还把自家的传统房屋改造成民宿,一共有6个房间,经常住满。
记者了解到,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老达保的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形成发展共同体,村集体还对收益部分进行二次分配,用于设施维护、扶弱助学等公益事业。为保证演出质量,收益按村集体2%、公司18%、村民80%的比例分配。
“从演艺公司董事长到普通村民都按劳分配。跳不动芦笙舞的老人会有一份集体关爱收入。”李娜倮说。
老达保村的红火,也是基层党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缩影。小小的山村,涌现出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娜倮和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彭娜儿等诸多先进典型。2021年,老达保党支部还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李娜倮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却创作出了《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40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培养民间艺人500余人,带头结成20多个“文艺队党员+群众”的帮带对子,用生动的歌舞宣讲好党的好政策。
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近年来,老达保村依托自身资源发展新业态,进一步做大“蛋糕”,推出蔬菜园、彩色稻田、咖啡馆等田园观光体验项目,将农事农活变成文化体验。如今,老达保的文旅业更加红火,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就超过1.4万人次。
去年4月,村民李娜丕打造的偶屿·达家咖啡屋开业了。这是45岁的她继民族服饰制作之后的又一次创业。“这间咖啡屋是我家房屋改造成的,特意请了装修公司来设计,我还专门去外地学了咖啡冲泡。”她说。
不只是老达保村,在“拉祜族摆舞之乡”澜沧县东回镇班利村,2022年春节10余名群众携作品《摆出一个春天》登上总台春晚舞台。为将农文旅融合发展做深做实,村里还开起了陶艺馆、烘焙室、咖啡馆等10多个特色体验馆。
目前,澜沧县把老达保、班利文旅园等一批旅游点串联起来,打响本地文旅IP。据统计,2022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640.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7.34亿元,分别比2021年同期增长113.77%和91.04%。
长期研究民族地区发展的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段金生认为:“理顺政府、企业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强调村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让每个参与主体都能获益,才能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
今年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澜沧县委书记刘继宏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组织作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市场主体得利、集体受益、群众增收。(记者吉哲鹏 何春好)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依蔓子谈
编辑|依蔓子谈
在中国的这几千年的历史里除了许许多多的中原王朝,也出现了许多的游牧民族。是我们也发现,这些游牧民族的名字属实是太混乱了,什么匈奴、鞑靼,又什么契丹、突厥,这些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含义呢?
在历史上游牧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历朝历代的君主都以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为要务,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诞生了诸如长城这样的世界建筑奇迹,也诞生了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这样脍炙人口的典故。
匈奴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匈奴。匈奴起源于东亚草原地区。
匈奴的历史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早期的匈奴是游牧民族,主要以畜牧业为生。他们擅长骑射,在战争中显示出强大的军事实力。
公元前三世纪末期,汉朝开始与匈奴展开长期对抗,这一时期被称为匈奴霸权时期。中期的匈奴帝国达到了鼎盛时期,领土范围相当广阔,甚至威胁到汉朝的北方边境。
然而,由于内部分裂和大汉王朝的不断征伐,匈奴帝国逐渐衰弱并最终灭亡,汉武帝文治武功中武功就是彻底驱逐了匈奴,使得大汉王朝北部边境安定了下来。
在对匈奴的征讨过程中,也涌现了两位千古名将,卫青与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典故也由此而来。
在匈奴之后,因为中原王朝也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境界,这也给游牧民族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个游牧部落,有逐渐发展了起来。
而这五个游牧民族,也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刻下了鲜血淋漓的一笔。这就是五胡乱华事件。
柔然在东晋的后期,北方也再次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柔然。
柔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当时他们是匈奴王国的一个部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柔然逐渐独立并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在公元5-6世纪,柔然帝国达到鼎盛时期,统治范围涵盖了大片的草原和沙漠地区。
但随着杨坚建立隋朝,中原大地再次统一了起来,这时的北方,也再次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游牧部落——突厥。
突厥突厥与中原王朝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隋朝的义成公主,就曾嫁到过突厥,并历经了突厥的4位可汗,堪称一位奇女子。
隋朝灭亡之后,唐朝建立,这段时间的突厥也达到了其国力的巅峰,让唐太宗引以为奇耻大辱的渭水之盟也就发生在这段时期。
但后来的故事大家想必也耳熟能详了,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在贞观三年即公元629年,唐太宗下旨以李靖为主帅率尉迟敬德、柴绍、苏定方等名将以六路大军,北上征讨突厥,势必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清除北方的威胁。
随后颉利可汗被生擒,突厥就此被彻底击散。
契丹唐朝末年,各地军镇割据,在北方边境,一个对于华夏民族历史影响深远的国家建立了——由契丹建立的西辽,西辽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也堪称明君,他政治上,重民生,严吏治,启用汉人;军事上,抓住了中原大地军阀混战的契机,不断向南发展。
一时间大辽成为了华夏大地上一个强大的国家,往后的数百年无数志士所说的北望十六州,这十六州其实指的就是被西辽夺走的燕云十六州。
但在公元1125年,在金国和宋朝的联合讨伐下,历时209年的西辽王朝宣告破灭。
女真人而这个金国其实就是女真族所建立的,女真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左右。
女真族最早出现在今天中国东北地区,其前身可能是古代的鲜卑族。在11世纪初,女真部落被分为十二个部族,互相间经常发生冲突。
然而,此后出现的一位重要领袖——女真部落的首领耶律大石,成功地统一了这十二部,成为女真族首个统一的政权——金国。
金国在灭掉西辽后,随即南下灭宋。后来由于宋朝与金国的战斗陷入了泥沼,蒙古国从金国的背后给了一刀,金国于公元1234年灭亡。
鞑靼大元王朝衰落之后,蒙古族北逃,明朝建立后,称北逃的蒙古族为鞑靼。
明朝洪武年间,鞑靼不断袭扰大明北方边境,但鞑靼凭借着其骑兵的优点,一直如泥鳅一般,使得明军始终无法将其剿灭。
直到明成祖朱棣即位,其亲率大军北伐,一直将鞑靼等部落驱逐到了斡难河畔和贝加尔湖一代,活捉了鞑靼部落的可汗以及所谓的国师。为大明打出了数十年的和平。
数千年以来,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便是处在一个此消彼长的境地。但时至今日,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过眼云烟,无论是雄君明主,还是骁勇名将,都已成为了历史书上的一个个字符,仅供后人怀念凭吊。
本案业主为海归的服装设计师,对时尚有着非常敏锐的眼光,她希望空间简约但要彰显空间的力量与品质感,让她的产品在空间里彰显它们各自独特的魅力。
店铺空间整体而言宽度不够,空间狭长,导致整体空间略显狭小。二楼空间不大。原始楼梯的位置在空间内并不合理。
“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是整个设计的核心理念,空间是产品的陪衬,产品是空间的主角,在空间里使用产品的人就是女王或君临天下。
一楼地面黑色石材让大面积留白的空间稳稳坐落于此,大面积留白让空间的面消失,通体的镜面多角度折射产品的魅力。二楼脚感舒适的地毯让客人放松下来在这里享受私人定制的乐趣,一贯给人以粗犷感觉的花岗岩在这里被精心打磨处理嵌入细腻的不锈钢丝带后就是定制的代言者。从细节之处体现业主为这个店所注入的灵魂。
本案所在商场以年轻时尚品牌居多,设计师综合分析了业主的品牌特点和经营策略,作为一个年轻的时尚快销品类,需要在众多年轻时尚品牌中脱颖而出,吸引年轻群体的目光。
项目空间近乎正方形,有非常宽敞的对外展示面。设计师将空间划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体验区:开敞的入口空间结合半封闭的内部体验空间,并且以黑与白在视觉上产生强烈撞击。辅以镜面和灯带在白色区域将空间双倍拉伸,形成空间张力。并利用光线作为空间的引导。
由于较低的预算,设计师将设计重点集中于空间结构和灯光之上,尽量避免有难度的施工工艺。采用最常规的轻钢龙骨隔墙,石膏板吊顶,乳胶漆和水泥饰面漆,为业主打造了一个极具趣味性的空间。
提示: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