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18狗年央视春晚,以及狗年是哪几年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法制晚报2018-02-1512:24:30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王磊)中央电视台《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即将于2月15日大年夜正式亮相。作为全球华人欢度新春的新年俗,2018年春晚呈现出“喜气洋洋、欢乐吉祥”的氛围与基调。观看彩排的观众都纷纷表示,整台晚会高潮迭起、恢弘大气,好玩又好看,新颖又新奇。
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 举国欢腾共赏艺术新景观
在岁末总结,在年初展望,2018年春节不仅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第一个春节,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工作不断深化的节点,今年的央视春晚力争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在这场盛世大联欢中,每一分钟都飞舞着欢乐的精灵。其中,《提意见》《我爱诗词》等语言类节目立意新颖,剧情跌宕,承包了观众笑点;《丝路绽放》《岁月》《我的春晚我的年》等大型歌曲节奏轻快且鼓舞人心;杨少华、李明启、李诚儒、成龙、王菲、那英、杨紫、陈伟霆、张艺兴、加油男孩组合等老中青三代轮番登台,为全国观众带来新春祝福的同时,更是家风传承、阖家团圆的重要体现。加之诸多国际友人、国际元素的融入,让全球人民共同感受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浓厚的年味。
如果说节目形式、内容编排等是为营造喜庆氛围,那么央视春晚从主会场到四个分会场的布置则体现出大国情怀。
其中,贵州分会场设在堪称全国最大侗族村寨之一的肇兴侗寨。这两年通过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当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00多名群众加入演出,现场大格局、大欢乐的色彩体现的是满满的幸福感;珠海分会场则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上演了无人机、无人艇、无人车大秀,这些正是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出的科技硕果;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福地之一,山东分会场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味,无论是泰山风光,还是孔子故里曲阜,儒雅与大气兼具,呼唤国人重拾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海南分会场选择了三亚,运动岛、国际旅游岛这一张张靓丽的名片呈现给全世界的观众,美好新海南的形象呼之欲出……
兼容并包汇聚世界艺术精品 国际演员共庆中国年
一面继续深挖传统文化精髓,一面加强国际化属性,两相结合碰撞出无数火花,而国际化也成为了本届央视春晚一大亮点。俄罗斯不仅是中国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更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在《欢乐的节日》中,来自俄罗斯的“小白桦”舞蹈团身穿鲜艳服装,挥舞着中国秧歌特有的红绸子时,时尚与传统完美融合;在“一带一路”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与多个国家共同续写了辉煌的篇章。小品《同喜同乐》就是央视春晚上第一个由中非演员联袂表演、展示非洲风土人情的小品。
《我爱你中国》今年依然气势磅礴、振奋人心,国际歌唱家团队在春晚舞台上放声歌唱,从视觉、听觉上都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从中外演员同台表演到央视五大洲分台连线报道海外华人华侨欢度春节的盛况,可见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中华文化对外推广和传播的一张名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五年来,取得了辉煌成绩,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中华文化,过中国节日也正在成为新的时尚热潮。正如《同喜同乐》的台词所说,“撸起袖子加油干,让世界人民都点赞!”
语言类节目创作新意十足 舞美走心打造视觉盛宴
尽管节目形式与题材各不相同,但概览今年央视春晚就会发现,节目精神高度统一,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在新时代中,实现了更多创新与突破,展现出央视春晚在艺术审美上的精准,以及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把握。
其中,小品《提意见》金句频出、笑料不断的同时,突出讽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核心主题,从故事到台词都十分贴近生活;小品《真假老师》题材更接地气,气氛也更活跃,但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同样严肃,城市里的“留守儿童”更加需要家长的陪伴;张晨光与方芳在《回家》中诠释了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感情,这也是央视春晚近10年来再次推出两岸演员合作的小品;小品《为您服务》强调了爱岗敬业的重要性。
此外,《双雄会》将武术与太极拳融合,刚柔相济,尽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周杰伦演唱《告白气球》的同时还上演了魔术大秀;《波涛之上》将体育与杂技等不同元素相结合,海军、陆军、空军相继登台,全新的表演形式将科技兴军的成果立体展现在观众眼前。
无论是讽刺社会问题,还是描绘百姓新生活、歌颂时代发展,节目取材更广、角度更新、质量更高,解放艺术生产力的同时,真正做到了用全新的中国表达,抒发了家国大爱和真切情感。与此同时,视觉效果震撼人心的背后,是央视春晚在舞美技术、道具呈现等环节的极致追求,主会场与分会场中多次用道具拼出的巨大“福”字代表着积攒福气,更多汉字元素的融入,烘托出更浓厚的年味儿;分会场中,实景与现代科技的相互配合,科技、生态、文化融为一体,海、陆、空三维领域全面彰显各地风景、民俗特色,加上灯光、道具等配合,更由此打造了全新的生态景观,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新时代赞歌振奋激荡 “国宝回家”感动中国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迎接改革开放硕果累累的四十周年,聚焦新目标,实现新作为,对于中国来说,这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解读央视春晚,欢腾的节目、灿烂的笑容背后,离不开国家的大政方针,可见主题歌曲走心创作,有深意、有感染力、有情怀。
国宝回归特别环节中,张国立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登台,讲述了长达30.12米的巨幅画作《丝路山水地图》流落国外,如今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央视春晚为拥抱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特别创作了多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体现新时代、新风貌,以强劲的正能量烘托欢乐喜庆的春节氛围。其中,由加油男孩组合演唱的《我和2035有个约》,节奏欢快,朝气十足,寓意着举国上下正在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努力;韩磊演唱的《再一次出发》,则用“新时代的号角中再一次出发,歌声和汗水一路挥洒”,展现中国在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孙楠、谭维维演唱的《幸福新起点》,站在当下,对未来继续建设好祖国表明了决心和信心,凝聚起中华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央视春晚喜气洋洋、欢乐吉祥的基调与新春佳节温馨的气氛相呼应,而放眼中国乃至全球,春节文化也正将热闹的氛围不断传递,2月15日,央视春晚邀您一起开启幸福年。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礼智
2018年央视春晚已经落幕,回顾整场晚会,王菲与那英时隔20年再度同台,合唱《岁月》堪称教科书级“回忆杀”。贾玲、张小斐的小品《真假老师》笑点密集。此外,还有众多人气艺人唱响主旋律,更显节日氛围的浓厚。
王菲那英“相约2018”
1998年,王菲与那英登上央视春晚合唱《相约1998》,时隔20年,两人再度同台,可以说是观众最期待的节目之一了。春晚舞台上,她们优雅亮相,歌曲《岁月》旋律悠扬,王菲和那英牵手互动,堪称教科书级“回忆杀”了。
谈到这次两位天后的世纪牵手,央视春晚歌舞类节目导演夏雨揭秘了其中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情怀而产生的创意,因为她们第一次登台是1998年,我们就想让两大天后在《相约1998》二十年后再联手。我们三方沟通没问题后,大家就迅速行动起来。那姐在词曲创作上付出了很多精力,大家看到字幕就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那英跟王菲两个人合力创作的,可以说是她们两个人碰撞出来的。”
蔡明潘长江疯狂秀恩爱
每年春晚的金句,都会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狗年春晚也是金句频出,其中《真假老师》的故事诙谐,反转惊人,“焦头烂额”等段子登上热搜榜。蔡明潘长江的小品《学车》则通过一对老年夫妻在单身教练面前秀恩爱的巧妙设计,展示了勇敢、珍惜、陪伴彼此的爱情观,“爱情保鲜靠表白,爱TA就要说出来”“男人的情商是12分都扣光了吗”等金句被网友封为“2018年爱情脱单手册”。小品《提意见》中的台词——“炊事班的,都几点了,还出不出菜了?”“菜是出不来了,我们炊事员在后厨集体出书呢……”非常诙谐幽默,辛辣地讽刺了当下一些部门机械教条地学习上级文件的做法,值得反思。
非洲大妈竟是娄乃鸣出演
今年央视春晚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国际范儿。舞蹈《欢乐的节日》中,来自俄罗斯的表演艺术家与中国演员同台竞技,各展风采。
让人惊艳的还有央视春晚上第一个由中非演员联袂表演的小品《同喜同乐》。这档节目让“非洲大妈”火了,让人没想到的是,她是中国演员娄乃鸣饰演的。
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导演秦新民透露,最初他们想用非洲演员,“我们的第一目标对象就是《战狼2》中的非洲大妈,但她中文说得不好。娄乃鸣老师是这个作品的导演,我们一起商量这个小品演员的时候,朱彤总编就提出,娄乃鸣老师可以演这个角色吗?后来她试了一下,没想到非常出彩”。
[编辑: 刘晓明]
△越南猫年
正月之中,年味正浓。作为生肖的兔子无疑是癸卯新年的主角。
汉字文化圈中,同样庆祝农历新年的越南却没有兔子属相。
△2023年是越南的猫年
农历新年,越南大街小巷能见到以猫为主题的新年装饰品,越南人认为猫生性沉稳、乐观,能够去除霉运。
△越南猫年邮票
越南的历史与中国紧密相连,无论是曾经的中国郡县,抑或是公元10世纪后的独立国家,汉文化对越南的影响未曾停止。
可越南的十二生肖中为什么会有猫?除了猫生肖,中国农历新年在越南的土壤上经历了那些嬗变?
△中国兔年碰上越南猫年
一、生肖图腾
生肖文化最初源自于古人的图腾崇拜。这并非中国的一家特色,古巴比伦和古希腊都有类似文化。
中国的十二生肖发端于原始社会到商周时期,成熟于先秦,定型于两汉。
古人认为“万物有灵”,上古时期,人们把部落图腾刻画在领地内的各种事物上,希望得到图腾的庇佑和力量,这可以看作最原始的生肖。
△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生肖图腾大致分为三类:农耕生活、原始恐惧以及神化信仰。
例如炎帝部落以牛为图腾,另有部落以兔、羊、鸡、狗等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为图腾,它们对原始部族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虎、蛇之类的图腾则表现了古人对凶兽的敬畏与恐惧。
再如华夏氏族征服合并其他部族时,原有的蛇图腾融合了鹿鹰虎猪等,演化出一种新的联合性图腾——龙。
△红山文化(距今超过5000年)的C形龙
图腾变成生肖,离不开这些动物与中国干支纪年文化的结合。
历法是古代中国人厘清年月更替的重要支撑,也是指导农耕生产的重要依据。当下全球通用的公历是太阳历,既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
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年的长度靠太阳确定,而月日则依据人们对月亮的观测(月相)。
△月相
在汉代产生年号纪年以前,人们需要对年月日加以区分命名,干支纪年应运而生。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次序组合,产生60个不同的组合,既一甲子(60年)。
干支在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时期定型。为方便记录,古人将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融合,以动物代指年份,进而产生了十二生肖。
△干支纪年
《诗经》中《小雅·吉日》有载“吉日庚午,既差我马。”这与今日十二生肖中的“午马”一致,说明西周时期部分生肖已经出现。
1975年出土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就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生肖种类已与现行的十二生肖差别不大。
△睡虎地秦简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以取代之前沿用秦代的《颛顼历》。汉武帝确定“正月为岁首”,逐步发展成如今的农历新年。
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不仅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更扩张了中华的版图。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把汉帝国边界延伸至红河流域以南,将今越南北方(交趾)纳入领土。
蓬勃而生的中华文明润泽交趾,土著于此的骆越人(百越分支)沐浴于中华文化,汉化的骆越人发展成如今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
汉朝延续了先秦时期新年祭祀的传统,西汉崔宴《四民月令》还记载了新年饮酒拜年的新习俗。两汉时生肖尚未融入年俗,但十二生肖的内容在东汉彻底固定。
△《四民月令》
及至南北朝,人们开始将这十二种动物看做自己的属相,南朝沈炯的《十二属》诗有云“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杯。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再如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母亲曾托人传书给他:“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这说明在南北朝时,十二生肖属相的观念已经形成,崇敬生肖成为年节文化的一部分。
△唐代生肖陶俑
并入华夏后,中华的儒学思想、衣冠制度纷纷传入越南。农历与新年习俗也在越南扎根发芽,曾批发纹身的土著居民身着正装庆祝新年,守岁、拜年无不与中原相同,十二生肖文化更是发展出了独特的“越南版”。
△猫咪:我为越南生肖代言
二、红河滚滚
中国的民间传说中,玉皇大帝为设置十二生肖,给动物们设计了一场渡河比赛,动物们或游泳或借助其他动物帮助来到终点。
猫因为打盹迟到,没能排进十二生肖。它迁怒于排在第一位的老鼠,自此猫捉老鼠成为定式。
△十二生肖
传说终究是传说,猫没能排进中国的十二生肖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家猫最早由古埃及人驯化,两汉时期传入中国。此时中国的十二生肖基本定型,猫作为当时并不常见的外来品,注定无法在十二生肖中占到位置。
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大约在汉末至南北朝时期传入越南。越南除了将兔子换成猫,其他均与中国相同,可为什么越南的十二生肖中有猫呢?
△我来代替兔子
学术界对此尚未有明确定论,但有两种解释较受认可。其一,十二生肖传入越南时,中国正处在三国至南北朝的动荡时期,上古汉语逐步演化成中古汉语。兔子对应的地支为卯(mǎo),当时的发音与越南土语的“猫”(mèo)类似,以讹传讹,最终猫阴差阳错地取代了兔子,成为越南生肖属相的一大特色。
△中古汉语发音与现代汉语不同
另有说法是古代越南不常见兔子,反倒是猫常常与人相伴,是家中田间捕捉老鼠的好手。对兔子的无感以及猫的大用处,让猫在越南的十二生肖中取代了兔子。
同样,中国生肖中的黄牛,在越南生肖文化里变成了水田里的水牛,这也是在越南特定自然文化中形成的。
△黄牛与水牛
越南人还喜食猫肉,如今全球每年吃掉3000余万只猫,其中400万只进了越南人的肚子,占全球的12%,而越南人口只占全球的1.25%。
越南人爱吃猫肉有特定的文化传统。越南人认为虎是百兽之王,吃虎肉能让男女壮阳驻颜。可抓捕老虎十分危险,且老虎数量有限。于是越南就用同为猫科动物的猫来替代,毕竟抓猫顶多被挠两下而不至于丧命。
无论越南猫年究竟因何源起,它的产生与越南的风土习俗和农耕文化息息相关,而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也远不止干支纪年、十二生肖。
从汉代至唐代,越南(北部)以中国郡县的地位存续了1100余年。越南文化饱受华夏之风浸染,农历年俗又是越南文化里中华印记最明显的部分。
越南农历新年与中国相同,以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王爷为起始,守岁拜年放爆竹。备满食物,不讲“坏话”不发脾气,初三之前不做家务、不能倒垃圾,以免将财神爷一起“倒”掉。
△越南财神节(正月初十)
越南人会在新年买来桃枝放在家中驱邪并做装饰,既插桃枝。这同样源自中国,早在春秋时期,中原人就以“桃茢”“桃梗”作为避邪用具。
汉代王充《论衡》、蔡邕《独断》、应劭《风俗通义》都记载了海中的度朔山上,神荼与郁垒负责把桃守树旁的鬼门,若有害人的恶鬼出来,则用桃棒等工具打杀。
越南农历新年还有立幡竿的传统,既居民家门前竖有一根带叶子的竹竿,系挂灯笼、彩旗或者挂符咒、铃铛。其作用是辟邪驱鬼、镇妖降福, 同时为祖先引路回阳间和家人过年。
这个习俗从中国典籍中能找到线索,西晋《续汉书》记载“立春之日……立青幡于门外” 。及至唐代,元日(农历新年)立幡竿的习俗盛行。
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会昌二年(842年)“正月一日,家家立竹竿,悬幡子,新岁祈长命。”
△立幡竿
时至今日,越南的年俗与中国两广地区仍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舞狮、包粽子等。
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越南在行政区划上大都归属交州(交趾)管辖。唐代在越南设立安南都护府,是唐帝国的南大门。插桃枝、立幡竿等习俗正是从那时流传下来。
△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曾出任安南都护(《妖猫传》中由阿倍宽饰演)
公元10世纪,唐帝国在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中分崩离析,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由于没有大一统王朝的威慑,越南趁机独立。
北宋建立后,越南向中国称藩,以独立国家的身份融入中国主导的东亚。越南同时模仿中国,凭借文化和实力优势在中南半岛东部称霸,建立了自己的山寨版宗藩体系。
为了推动封建国家发展,越南仍积极学习借鉴中国的文化制度,同时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让制度文化更加符合越南需求。
元朝统一中国后,南北方历法不一致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元世祖忽必烈诏令编制新历法。郭守敬等人通过不断的天文观测并创制简仪、高表等17种天文仪器,终于在1280年编成了《授时历》,次年《授时历》颁行天下。
△郭守敬与《授时历》
1334年,元朝将《授时历》颁赐越南。《授时历》的传入对越南农业社会发展及节庆民俗日期确定和演化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1339年,越南在《授时历》的基础上做了微调并改名《协纪历》,使其更适应越南地处热带、一年三熟的农耕特点。
从中国郡县到独立国家,越南的历法仍来自中国,民俗文化与中国息息相关。这一趋势直到19世纪末西方殖民者到来才被打破。
三、南国山河
15世纪初,越南短暂被明朝征服。1427年越南后黎朝建立,鼎盛时期越南向西控制了老挝的大片土地,同时不断南下,蚕食侵吞占城国的土地。
16世纪中叶后,越南中央权威衰减,经历了越南南北朝和阮郑纷争(在此期间越南继续南进,扩张至湄公河三角洲)。
越南不断南进,扩张领土的同时,将包括农历新年在内的大量汉文化精髓传向中南半岛南方。
1802年阮朝建立,越南恢复统一。1810年,中国的《历象考成》(成书于1713年)传入越南。越南人根据《历象考成》有关行星的椭圆运动定律和面积定律,对历法进行修正,用以考定越南的节日、大典和有关天气变化。
阮朝作为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封建王朝,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对周边的老挝、柬埔寨持续用兵。中南半岛上一些弱小民族被越南征服后,也形成了过农历新年的习俗。
越南的地区霸主之梦在19世纪中叶破碎。1842年,大清帝国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英国。没过几年,法国人也来到远东。
1859年,法国以保护传教士和天主教徒的名义入侵越南。1862年越法签订《第一次西贡条约》,越南割让边和、嘉定、定祥三省及昆仑岛,赔款2000万,允许天主教传播。
△法军炮击越南海岸
越南一直想收回割让土地,法国则想扩大控制范围。1867年,这年恰是越南的农历猫年,古老的生肖没有如人们期冀的那般护佑越南人。法军在这一年出兵吞并越南永隆、河仙等省,彻底控制了越南南方(南圻),并以此为基地继续蚕食越南领土。
1883至1885年,清朝与法国围绕对越南的宗主权爆发战争,《中法条约》让越南彻底脱离中国的朝贡体系,沦为法国殖民地。
20世纪初,法国将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块殖民地组合成法属印度支那,法国的殖民统治不仅掠夺了越南的原材料和市场,西方文化的输入对越南传统社会产生巨大冲击。
法国殖民时期,越南此前通行的汉字、喃字相继式微,殖民者强势推行以拉丁字母标记的国语字,越南的农历新年,甚至出现了拉丁字母书写的春联。新式学校的建立,使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深入人心。
△20世纪初,写有法语、汉语、喃字、国语字的越南证件
法国殖民者不禁止越南人过农历新年,面对西方的文化入侵和经济剥削,越南人把过农历新年看做维系民族传统、对抗殖民统治的重要途径。
20世纪上半叶,越南在法国殖民统治的黑暗中前行。二战爆发后,1940年法国本土被德国占领,日本趁机获得了法属印度支那的驻军权。
日本的入侵加重了越南的苦难,但同时也击垮了法国殖民统治的根基。二战结束后,法国试图重建在东南亚的殖民秩序,越南等国则掀起了民族独立斗争。
△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越南北方取得独立
法国在二战中元气大伤,越南共产党领导越南北方军民重创法军。越南自此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一分为二。
击败法国后,北越又同美国及其扶持的南越政权作战,伤亡颇大的美军被迫在1973年撤出越南。
惨烈的战争破坏了越南的农业生产,人们只得大批扑杀生育率较高的猫来补充蛋白质,战争让吃猫肉的习俗更加固化。
1975年4月30日,北越军队攻占南越首都西贡(今胡志明市),越南再次统一。这一年是越南乙卯猫年,回想1855年猫年后,越南在逐步沦为殖民地、陷入分裂的一个多世纪里苦苦挣扎,越南人在1975年的这个猫年重新找回了自信。
△1975年(猫年),越南统一
越南从1986年“革新开放”后,经济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人均GDP从1986年的422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3700多美元。
经济增长的背景下,越南的农历新年传统仍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气息。新年前后,越南街头摆起花灯,舞龙舞狮的队伍让市镇街道好不热闹,与邻近的中国两广地区十分相似。
△越南舞狮
越南俗语说“肥肉腌荞红对联,蕃杆炮仗绿年粽”,从中就可看出越南传统的年货内容。
除了腊味、春卷等越南特色菜肴,越南家家户户过年的时候家里都少不了桃花、金橘盆景和装有越南热带水果的“五果盘”。
越南人会在新年包长方形或圆形(象征天圆地方)的糯米肉粽。这与广西部分地区(主要为壮族)的习俗相似。
△丰富的越南年货
正月新春,越南人讲究第一个来家里拜年的是德高望重之人,称之为“冲年喜”;春联讲求在地上写,以沾地气;家人朋友也会在新春出门踏青采绿(音同“禄”),以求新的一年事业增上。
越南农历正月初一,有条件的越南人还讲求要吃一顿猫肉。但越南并无成熟的猫肉产业链,每年400吨的猫肉消耗绝大多数来自偷捕和邻国输入。
越南政府为防范弓形虫等疾病下令禁食猫肉,这反倒将熟制猫肉的价格拉升到300~400元人民币一只。
△接地气的春联
作为全球唯一庆祝农历猫年的国家,越南人对猫的喜爱和对猫年的敬重是写在脸上的。虽然独树一帜,越南人对猫年文化却很是推崇。
越南人将猫视为灵巧聪明的动物,属猫的人也被认为性格沉稳、乐观积极,受到身边人的喜爱。越南人不会将吃猫肉视为不吉利的事,而是将其看做强身健体的养生之道。
猫年新春,越南街头处处都有喜庆的猫形雕塑,民众在家中摆出招财猫,以求财富入家。
农历新年发源于中国,传入越南已千余年。越南农历新年既保留了大量中华传统元素,亦融入大量越南色彩,猫年生肖更是其中的代表。
无论是中华兔还是越南猫,都寄托着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将随着农历新年文化一同传承下去。
△无论是兔还是猫,都饱含对新年的期盼
开场歌舞《万紫千红中国年》。
开场歌舞《万紫千红中国年》。
开场歌舞《万紫千红中国年》。
开场歌舞《万紫千红中国年》。
2018年春晚的分会场分别设在贵州黔东南、广东珠海、山东曲阜 泰安和海南三亚。四海欢腾,五洲同庆!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来自俄罗斯的“小白桦”民族舞蹈团载歌载舞,戏梯、转毯、旱滑、皮吊、滚环…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欢乐的节日。
清洁工贾玲来到何欢家里做保洁,刚好遇上来家访的张小斐上演一段真假闹剧,欢笑不停!最后许君聪悟出了一个道理: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李易峰、景甜、江疏影共同演唱《赞赞新时代》,三位青年演员用自己朝气蓬勃的青春,和奋进拼搏的态度演绎出“新时代,新力量”,传递梦想正能量!让我们一起随着动感的节奏,点赞新时代!
2018年是狗年,最适合秀恩爱啦!这不,“毒舌阿姨”蔡明携手老伴儿潘长江撒起狗粮来!二人牵手去学车,恩爱得像热恋的情侣,教练贾冰在两位的鼓励下,也勇敢说出爱。2018来了,有爱大声说出来!
侗族大歌,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侗族同胞聚居区流行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今夜,让我们一起《尽情欢歌》!
林志炫在贵州黔东南分会场演唱《太阳鼓》,“达呀 亮光光的太阳 鼓乐震山岗”!
超奇妙混搭来了!周杰伦与蔡威泽跨界合作,让梦幻的魔术与动听的歌曲相结合,营造出唯美又浪漫的奇幻舞台,这个独特的《告白气球》,你接收到了吗?
戊戌狗年,狗狗来!萌娃、萌宠齐登台,一起给观众朋友拜年啦!祝福大家心想事成、一旺到底!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们,一起动起来、跳起来吧!
从小离家去台湾的张晨光,带着一枚扣子和家人方芳、狄志杰回杜宁林家过年。在同分别了近七十年的儿时玩伴王姬重逢时,引发了一段笑中带泪的感人故事。
从小离家去台湾的老王@张晨光,带着一枚扣子和家人方芳、@狄志杰不是狄仁傑 回@杜宁林 家过年。在同分别了近七十年的儿时玩伴@王姬 重逢时,引发了一段笑中带泪的感人故事。
王菲和那英 时隔二十年再度牵手,带来为2018年春晚独家创作的歌曲《岁月》,相约重逢,感恩岁月,2018,经典再续!
神秘的“她”,生于明代,在外漂泊了80余年,终于在去年回归祖国的怀抱!今天,在2018年春晚的舞台上,我们一起见证国宝回归 !“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以及重金收购国宝并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的许荣茂先生,和全国人民一同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翩翩起舞,丝绸衣带,手指舞动,丝路绽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